威尼斯人app下载【官方网站】

合作交流

交流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交流园地 > 正文

【台湾一学期修读课程项目】赴台学习的所见、所闻、所想-管理系 会计801班 张远

日期:2013-03-12    来源:
 

赴台学习的所见、所闻、所想

(威尼斯人app 管理系 会计801班 张远)

   时光如梭,在异乡,也一样。来到台湾接触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很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接触台湾。首先要感谢我的学校提供这样交流的平台,其次要感谢我父母的慷慨解囊,感谢我的长辈们的大力支持。

   刚来台湾的时候,难免涌起思念之情。“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可不用多久,这种情绪就淡化了,而化作一股浓厚的向往之情,拥抱和感受台湾的一切。

   台湾好不好?

   我已经想了很多遍众人要问的这个问题了。以前觉得这是一个最正常也是最容易回答的一个问题。可现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只能无奈一笑。众人都知道事物具有两面性,那么这个违背真理的问题要怎么回答?

   义守大学在高雄,台湾的南部,天气总是晴朗的。偶尔下雨,也不会觉得冷。空气里掺杂大把的水分子。一下雨更是潮湿的似乎能闻得到所有植物动物的呼出的气体。我们在大陆的学校绿化的也很好,可因为空气湿度的原因就让这里的生物都活了起来。所以在这里,在我们的校园里,更容易觉得生活在大自然里,住在他们的怀抱里。很安静,却处处都张扬着生命力。

   在这座宝岛上,无论你走到哪里,学校、广场、商场、市中心、大街小巷,都感觉的出来生活步调比大陆的缓慢。可以说,这里的人民生活的环境是安逸的,好像天底下没有什么事是大不了的。众人平常心对待,安然处之。

   我并不是很了解台湾的经济,也不知道他的潜力有多大,所以只能肤浅的看一看。表面上,建筑和西安差不多,公共交通硬件设施和绿化相对要普及的到位。可要是说人文环境,就有差别了。这里人们普遍的待人有礼貌、讲秩序,“谢谢”、“不会”、“不好意思”、“没有关系”随随便便就能听到。刚开始频繁听到这样的对话觉得台湾人很客气,很讲礼貌,自己也想融入这样频繁的礼节当中,却还是不适应。以至于在别人对自己说谢谢之后,自己默默地用嘴型说“不会”,却没有发声。呵呵很搞笑。时间一长自己适应以后就发觉这些礼貌性用语对他们来讲已是口头禅了,只要对方会给自己带来好处或方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他们也一定会说。比如为对方让一下自己不小心挡住的路,对方就会对你说“谢谢”;替远处跑来也要赶坐电梯的同学按一下开门键,图书管理员为你办完借书手续也会对你说“谢谢”;售货员在你买完他们店里的东西,将货品和发票递到你手里的时候也会对你说。这样一来,大陆人就显得礼貌不足了,其实,只是在大陆人眼里,区区小事是根本犯不着屈身言谢的,这个词在两岸是有着轻重之分。可之所以自己会这么快适应并像他们一样客气,是因为看起来这么随意的一句话给自己带来的是快乐的感触,是得到了对方认可的喜悦的感受。从另一方面讲,不就是想得到家人朋友或世人的认可,若没有人认可你,那么即便大有作为又有什么意义。所以认可别人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帮助,大小事一样重要。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台湾的学生更加随性与包容。他们在生活中,在待人处世中更多的是抱着“求同存异”的思想和态度。台湾的文化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文化的掺杂培养了台湾学生看待问题会的多角度性。他们没有所谓的主流声音,而希望自己的声音被众人听到。

   课堂在大陆而言是一个严肃而神圣的地方,有尊重、有纪律、有老师和学生地位之分。放到台湾,这些东西就所剩无几了。学生和老师是平等而融为一体的,甚至普遍的老师都会体谅学生在比较早的课堂上边吃早餐边听讲。老师有任何关乎课堂或学校的事情都会和学生一起商量达到民主解决。这对于我们从小到大而言真是一条奢侈的权利。

   义守大学的学分制相对而言要更灵活一些,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加起来大概只占到一学期课程总成绩的40%-50%左右,平时除了作业完成率、出勤率、课堂表现,还有期末课程报告都占到很大比例的分数,如果有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没有很大把握,不够理想的,还可以向老师请求完成加分作业。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各个方面为自己赢得课程总分数,而不是一种一锤定音的方式。记得我们学校以前开讲座,学校担心没人去,就采取点名制、硬措施,让众人获得一些教育,学生就显得很被动,在心里上就把学校的用心当成一种任务来被迫接受。来到义大听说他们的讲座都是座无虚席,并且去晚了就没有座位了,很诧异。有一次看到饭堂门口,宣传部的学生神采飞扬的拿着大喇叭,挂着大海报热情的向同学们做精彩的宣传口号,教学楼道里四处张贴着能够吸引到众人的宣传画,老师也会就能够得到的知识层面来鼓励同学们积极加入。没有点名,没有临时通知,完全自愿,得到的结果是同学们纷纷踊跃,积极获取的态度和行为,同时把我们也吸引和感染了。有一句话叫“轻松学习,愉快生活”。在人生的这四个月中,义大真正给了我这样的氛围和感触。

   有位台湾作家说:人的思维方式和其所居住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台湾人很难有什么“大思维”。很佩服这位作家的思想感悟和总结。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交流中,总会发现他们在意的点和我们在意的点并不一样。我们着重意思大概和行为的方向,而他们着重表达细节,并且反复,没有具体框架,没有重点,导致在我们听来是含糊不清,又显啰嗦。包括老师也是,讲课条理性不清楚。原来是地域文化思维的特点。虽然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差了点,但在生活中,却细致入微,大大全部了他们生活的品质。比如垃圾的详细分类,动作的细节,比如食物。他们很喜欢也很享受对食物的品尝和研究,而且条件很高,一般不会为了填饱肚子而凑活吃,要吃一定要吃好吃的,不好吃的东西是不会再吃第二遍的。他们很容易满足生活中一点点的快乐和一点点的幸福,非常的热爱生活。

   了解了这么多东西,也有遗憾的地方。这段时间在和台湾人交流中总时不时有一些不好的印象。

   和同学去商场逛的时候,售货员关切地问到:“你们是不是在大陆住在那种很乡下的地方?”“你们那里有汽车吗?”知道陕西的就会随口说一句:“那里好穷哦。”不少学生连西安都没有听过。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次数并不少。很遗憾他们竟会这么无知,难以想象,对大陆的记忆和想象大概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所以一开始这些“鸡脚上的害虫”给我带来了很不好的印象。

   整体而言,台湾对大陆的评价不高,来过大陆的说起话来就能靠谱一些,那毕竟是少数,多少没有来过的都是从台湾媒体对大陆的片面与负面报导中了解的。课件中老师播放的大陆的资料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穿的破破烂烂的老爷爷放着羊抽着烟斗的景象,这个经典的乡村画面大概被他们误以为大陆大都是这个样子了。

   总而言之,自己能够来台湾了解这么多的讯息和差异是幸运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向家人向朋友传递到台湾人文社会温暖的一面,受到他们安逸、和谐生活的感染。我也希望更多的台湾同学能够到大陆去走走,毕竟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便捷的交流渠道。很多事情,如果自己亲身经历,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共同发现这不一样的美好。

   感谢这四个月,让我学习到的一切。

 

(原创文字,转载前请与作者沟通)